塞下曲典故 塞下曲卢纶其二

2024-04-30 1748 明贵知识网

典故一:汉代名将马援"为保国家,甘愿马革裹尸而还”。


马援,字文渊。扶风郡茂陵县(今陕西兴平 )人。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,东汉开国功臣之一。新朝末年,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,甚得其器重。后归顺光武帝刘秀,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。统一之后,马援虽已年迈,但仍请缨东征西讨,西破陇羌,南征交趾,北击乌桓,官至伏波将军,封新息侯,世称"马伏波"。其老当益壮、马革裹尸的气概,受到后人的崇敬。


建武二十五年(49年),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身染重病,不幸逝世。死后遭人构陷,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,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,追谥"忠成"。唐德宗时,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。宋徽宗时被加封为忠显佑顺王 ,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。

典故二:定远侯班超“为了国家的安定,大丈夫死而不惧”


班超,字仲升,扶风郡平陵县(今陕西咸阳东北)人。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、外交家,史学家班彪的幼子,其长兄班固、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。


班超为人有大志,不修细节,但内心孝敬恭谨,审察事理。他口齿辩给,博览群书。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,投笔从戎,随窦固出击北匈奴,又奉命出使西域,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,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,为西域回归、促进民族融合,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官至西域都护,封定远侯,世称"班定远"。


永元十二年(100年),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。永元十四年,抵达洛阳,被拜为射声校尉。不久后便病逝,享年七十一岁。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。


典故三:只轮不归


“只轮”应是借代战车,“只轮不归”的意思是,不要乘着自己的战车归附胡人。这个典故出自《公羊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"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肴而击之,匹马只轮无反(返)者。"


典故四:唐代闻名将领薛仁贵三箭定天山


薛仁贵在与九姓突厥在天山作战时,连发三箭,射杀三人,使得敌人下马降服。当时军歌唱道:“将军三箭定天山,战士长歌人汉关。”想想这仗打得多漂亮啊,战争本来是艰苦,残忍的事情,士兵能唱着歌回家,表达了军民将士们的喜悦之情。


这次战役,薛仁贵虽然立了大功,但主将郑仁泰犯了错误,导致了这次战争不完美。铁勒的思结、多览葛等部落本来要投降,郑仁泰不结纳,反而出兵捕获了对方的家属,赏赐给部下,这些部落只好逃亡。郑仁泰派兵追赶,不但没有找到敌军,还因为缺乏粮草,损失了许多兵员。薛仁贵自己也娶了一个妾。一回到朝廷,部队的许多将领都遭到朝臣的弹劾,唐高宗以功抵过,未加追究。


《塞下曲》通过东汉 马援 、 班超 和唐初薛仁贵三个名将的故事,讴歌了将士们激昂慷慨、视死如归、坚决消灭来犯之敌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,全诗情调激昂,音节嘹亮,是一首激励人们舍身报国的豪迈诗篇。

《塞下曲》原文:


李益


伏波惟愿裹尸还,


定远何须生入关。


莫遣只轮归海窟,


仍留一箭定天山。

塞下曲典故 扩展

《塞下曲》是一首边塞小诗,描述了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取材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记载的当时名将李广的事迹。
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:深夜,山林里一片昏暗,突然狂风大作,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,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。这时,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,他眼疾手快,拉满弓一箭射出。
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:第二天清晨,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,顺原路来到现场,他不禁大吃一惊:明亮的晨光中,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,而是一座巨石。恐惧感默然蹲在那里,那枝白羽箭竟深深钻进石棱里去了!
这个故事展现了将军高超的武艺和勇气。

塞下曲典故 扩展

卢纶《塞下曲》:平明寻白羽,没在石棱中。引用了李广的典故,史书记载李广箭术高超,一天夜里看到草丛中有动静,以为是虎,张弓射箭,等天亮后才发现射中一块大石头,箭头入石很深。

塞下曲典故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